短暂性脑缺血发作,警惕‘小中风’的背后隐患

在神经内科的急诊室里,时常会遇到这样一类患者——他们突然出现的一侧肢体无力、言语不清或面部扭曲等症状,但这些症状往往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完全消失,不留任何痕迹,这种现象,医学上称之为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”(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, TIA),俗称“小中风”。

为何“小中风”不容忽视?

尽管“小中风”的症状通常短暂且可自行缓解,但其背后隐藏的却是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严重问题,这种血管问题可能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,进而引发脑梗死(即真正的中风),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远高于“小中风”。“小中风”实际上是身体向患者发出的预警信号,提示患者需要立即就医检查并采取措施预防真正中风的到来。

如何应对“小中风”?

1、立即就医:一旦出现“小中风”症状,应立即就医进行全面检查,包括脑部影像学、血液检查及血管评估等,以明确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。

2、生活方式调整:戒烟限酒、健康饮食、规律运动和保持正常体重等生活方式的改善,对于预防“小中风”及降低中风风险至关重要。

3、药物治疗:根据医生建议,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等,以减少血栓形成和降低再次发作的风险。

4、定期复查:即使症状已缓解,也应定期进行复查,监测病情变化,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
短暂性脑缺血发作,警惕‘小中风’的背后隐患

“小中风”虽症状短暂,但其背后的健康隐患不容小觑,通过及时就医、科学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整,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病率,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。

相关阅读

添加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