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医院的临床实践中,贫血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学异常,常常被视为“隐形杀手”,因为它可能掩盖了更严重的潜在疾病,如何精准识别并有效应对贫血呢?
要明确贫血的分类,根据病因,贫血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、红细胞破坏过多和失血三大类,红细胞生成减少多由骨髓造血功能异常、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;红细胞破坏过多则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有关;失血则包括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。
在诊断时,除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外,实验室检查是关键,血常规是最基本的检查,可以提供血红蛋白浓度、红细胞计数等关键指标,若怀疑为缺铁性贫血,可进一步进行血清铁、铁蛋白等检查;若怀疑为巨幼细胞性贫血,则需检测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。
治疗上,针对不同类型贫血采取不同策略,对于缺铁性贫血,补充铁剂是首选;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,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则更为有效,对于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,如慢性病性贫血、肿瘤相关性贫血等,需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。
精准识别并应对贫血,不仅需要临床医生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,还需要患者积极配合,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治疗,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。
发表评论
贫血,看似平常却暗藏危机,精准检测血红蛋白水平与症状关联性是关键。
添加新评论